單單是看到預告片,就讓我非常的期待這部電影,而真的去看了之後,一個人在電影院裡熱淚盈眶,在心中引起的漣漪,也是久久未能平息……..
一直是一個很喜歡棒球的人,當初會出來創業的一個動機,也是因為希望有一天有能力買一支職棒球隊。不過這部片,撇開棒球這個主題,我更認為講的是非常經典的商業運作的一些觀念。很多時候,我們被太多太多的前人教導事情應該如何做,但是,到底那是不是真相,又或者是難道沒有其他的做法?
某一個成功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然後彷彿那就是真理了,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冠冕堂皇的把那句話拿來告誡後輩,而尚未成功的後輩,就只能接受。如果有一天終於爬到那個位置,其實可能也忘了當初自己曾經有甚麼樣的念頭想要改變這個世界…….
這也讓我想起最近兩周爆紅的林書豪。要不是因為傷兵成群,Lin根本不可能從第二第三替補有機會有多的上場時間去證明自己。太多人用自己的成見,來看待這樣一個從哈佛畢業的亞裔籃球員,沒有人選秀的時候願意選他,我想因為沒有球隊的GM願意浪費一個選秀的機會在這樣看起來實在不像一個可以在NBA討生活的哈佛畢業生身上……..
我一直很想從事餐飲業,我在想餐飲業是不是也有類似的道理? 會不會大家說的那些真理,其實是有一些問題的?又或者說,是不是有更有效率的方式來從事餐飲業? 有沒有一天我會悟出一個
Money Restaurant的道理?
魔球(Money Ball) 是一個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讓我們知道小市場球隊有小市場球隊的玩法。就像在台灣網路創業的環境也許沒有美國那麼好,但是我依然相信市場依然存在著許多尚待開發的商機。
看完電影之後,也買了電影小說來看。年初某天夜裡看完這本小說後,也在心裡做了一個決定。我想,該是重新出發的時候了!!
上週五我在晚上十點半跑去看了二輪,沒想到人超多。過程中也是笑聲、驚呼聲,與感嘆聲不斷穿插著。隔天在書店看到這本書也就立刻拿起來翻,不知不覺半本書就這麼翻過去了...。回到家時想看看網友們的見解,沒想到剛好看到這篇比較批判性的部落文--
回覆刪除http://happix.pixnet.net/blog/post/84104204-moneyball
雖然我蠻同意這個上壘率可能在很多球隊已經知悉的情況下,就沒那麼有奇效了(至少在球員的交易成本上)。但我還是覺得在一個已經有充分數據紀錄的商業領域中,類似上壘率這樣的評估指標肯定有很多。
而大多數人還是被既有的判斷方式給制約了,尤其是巷子裡的人,總是覺得自己的經驗或直覺是更有意義的,甚至自以為是sense,這樣真的是蠻危險的...尤其是在餐飲這種尚未完全有數據統計的領域中。
幾個星期前的有期封面是的商周也有提到,其實餐飲業的管理規格並不輸科技業。
或許未來每個產業都可以從數據化、規格化下手,再來從中hack出一條獨有的經營路線,"同中求異"或許就是小型創業者可以掌握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