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開始有線上外送平台想法起的2005年
一直到現在的2013年
不知道已經聽過 看過 多少的線上外送餐飲平台
最早期在新竹有一個土豆e食網 2006年的午餐王 Foodex
2007年的 外食網 外送網
appWorks團隊的 甲蝦米 172168
或是去年挾外資大舉開站的 foodpanda
除了台灣
大陸也是從來沒有間斷過的不斷有人要嘗試這個模式
上班族 每天在公司都要吃飯
拿著店家的dm傳閱訂餐 或是下午訂個珍奶 雞排 滷味
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行為
也因此 把這樣的流程與行為電子化 幫商店爭取線上訂單的商業模式
看起來是非常有商機的
但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
卻沒有一個平台成功呢?
別說台灣
就連網路市場很發達的美國或是中國 都沒有發展出一個眾所週知的成功平台
這是為什麼呢?
這些年來 我常常在想這個問題 也看過一些資料與報導
在此綜合提出一些個人的淺見
1. 平台運作所需的成本 與餐飲業者或消費者願意付出的成本 有相當的差距
常常我們想一個商業模式的時候 其實需求都是存在的
但是相對於這個需求 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卻往往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我很喜歡這個東西 但是我只願意付出很少的代價 或是我期望是免費的
那麼這個模式就無法長久運營
午餐王過去跟廠商收取10% 對很多餐飲小店來說
已經是不小的負擔 他們會覺得我的淨利率才20% 要分你一半 很痛
因為這些廠商在定價的時候
會考慮租金成本 考慮人事成本 考慮原物料成本等等才去訂價
但是沒有考慮過要從原來的成本結構中去支付網路平台的行銷成本
也因此
業務洽談的難度升高 廠商也常常設法藉機想要跳過平台
有些廠商會告訴消費者 下次你打電話來就好 不要用午餐王訂餐
但是
就算是10%
對於一個平台運營來說 也是不夠的
過去天真的認為有一天這樣的模式可以透過自動化的系統完成
在大幅壓低人力成本的情況下
那就可以有獲利的空間
但是
離網路很遠的一般餐飲店家老闆 要跟他們推自動化的系統與流程
也是相當有難度的一件事
同時 要大幅佈建自動化的系統到每一個店家 也是負擔相當龐大的支出
記得看過一篇分析
講到大陸的攜程上市後
很多人想撮合旅遊交易都能上市了
那麼撮合每天都要吃的便當應該更有賺頭
不過 兩種撮合交易 完成一筆交易的運營成本可能雷同
不過訂個飯店機票一筆交易營業額上百上千 一個便當卻只有8塊10塊(人民幣)
而且 消費者對於中午訂便當的要求可能要求更高
因為如果攜程一兩個小時處理好你的機票 你可能就覺得服務很好
但是便當如果晚到個30分鐘 就可能被罵翻了 因為可能午休時間就過了
然後你開始有很難處理的客服問題要解決..........
所以
成本結構上先天上的限制
很根本的限制了這個模式的發展~~~(待續.........)
ps: 我做不起來並不代表別人做不起來
時代一直在變 過去做不起來也不代表未來做不起來
我只是在談個人的淺見與經驗
我不是大師
以上所有的論點不一定正確哦~~
通常 有 "仲介" 性質(人與人的溝通填合成本高的),
回覆刪除通常 僅 適用 於 高價商品,
低價的便當,
卻有高價的溝通成本,
就難如登天了,
但如果是7-11自已做的話,
是不是就有可能了?????
如果7-11自己做 當然有更多可能 只是對他們來說 這樣做是否符合他們的最大利益?
刪除感謝Peter Chou 的午餐大王夢給我這麼多的感觸
回覆刪除這些日子我朋友也一樣,他正嘗試著做外送服務
但我個人覺得光做一個外送可能滿足不了消費者的胃口
比如增加訂餐訂位,菜單服務,網友分享等等服務
會更能吸引更多人留在網站上
好期待後續的文章~
謝謝你
其實我覺得問題不在消費者胃口上 而是在於是否有夠多夠好的商店願意合作 如果你們做的是一個平台的話~~僅供參考!!
刪除我是「土豆 e 食網」第一批員工之一,沒想到離開了 10 多年後,這已經不再的網站,其實也是不少人的「教材」。
回覆刪除這個經營模式,我直到今天都還是相信有機會的...。
「土豆 e 食網」是我跨入電子商務領域的起點...
幸會幸會 只是在網路上看到一些介紹的片段 都沒有機會真實的面對當時有做過的人 有機會到我店裡坐坐 聊聊!
刪除Chou大, 一般餐飲店頭是不是都不用電腦,才需要人工的服務,收費方式以訂單10%計算,對便當店來講成本高,不然的話就可以像104,591,或購物平台一樣,由系統轉單,這樣是不是只要收固定月繳的刊登費?
回覆刪除另外,我想因餐飲店頭的業態的關係,要店家提升至品牌經營相當困難,也許品牌對區域型店家幫助不大,不知Chou大對這部份的見解如何?
系統轉單在技術上完全可行 但是回到基本的實務面來說,店家根本不太會習慣要在餐期分身去注意電腦或是系統轉單這件事,除非是原來就有POS的商店,直接將訂單傳入POS, 才較為可行.
刪除我們有試過改為固定月繳的刊登費,但是反應更差,主因還是因為當訂單沒有馬上爆出時 商店很快地就會去計算這樣的每月月費是否划算,在沒有很多訂單的情況下 也無法吸引很多的商店 這就是TWO MASS模式在一開始運營的難處~
對於你說的品牌對區域型店家幫助不大這件事, 我的看法是, 目前可能不需要,但是我認為未來會慢慢發展,像是多年前單一的飲料攤可以生存,但是現在比例越來越高都是需要有品牌的連鎖下午茶外送飲料店生存的機會才會高, 不過,由於先天成本結構的差距, 個人的小店依然會有其生存的空間,這個問題我下一篇文章正準備要談談我的看法 小吃店VS 連鎖商店及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