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
如果我的失敗 能夠給自己 給別人一些思考的空間與機會
那就應該會是值得的
或者說 我希望那樣的失敗還能夠有一點點剩餘價值
在未來的自己或是別人的人生中
發揮一點點小小的作用
也因此
在講完了故事之後
現在的我回頭去看七八年前的我自己 還有那時候開的店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我希望我的 Peter's House二代店可以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
也希望目前正在從事類似事情的人可以多多思考這些問題
1. 產品
那個時候的我 很天真的以為產品並不那麼樣的重要
我的理論是這樣的
小時候的阿婆柑仔店 賣黑松沙士 賣蝦味先 賣孔雀餅乾 賣可口可樂
但是後來被7-11所取代
7-11 也賣黑松沙士 也賣蝦味先 也賣孔雀餅乾 也賣可口可樂
所以只要通路改變 人們做選擇的方式也會改變
產品雖然不是說不重要 但是沒那麼重要
我不知道那時候的我腦袋是裝了醬糊還是怎樣
怎麼會如此輕忽產品?
而且
我現在所定義的產品
並不僅僅是所謂的好不好吃
而是很廣義的在講人們進來你的店 花了錢 買到的他所認為他買到的一切東西
所以如果在餐飲業 他買的不只是吃進肚子裡的那個東西
美味儘管是見仁見智 但是必須要是大部份人都認可的美味
價格也影響到性價比 同時還有環境 還有地點 還有交通 還有被服務的感覺
還有 我必須要不斷的強調毛利的重要性
賣一個東西如果所有的消費者都覺得它物超所值 不買會後悔一輩子
那很可能是你的成本算錯了
你很可能是賣得越多賠得越多
或是營業額必須要高到你無法想像的地步你才可以靠大量的周轉率獲利
大家都說餐飲的門檻低
因為大家每天都在吃 也都以為懂得吃
都覺得這一碗成本才多少 要賣我這個價錢 老闆肯定靴翻了
也經常抱持著這樣的想法進入這個產業
但是經營下去後才發現有許多成本與費用你沒看到 你也沒感覺到
但是實際發生的時候 你才發現你的心正在流血
2. 人事
餐飲業看似門檻低 所以充斥著大量的工讀生
只要經過簡單的訓練就可以上手
但是
人不是機器
不是可以用生產線的方式來做餐飲服務
快速流動的人事變動狀況中 要維持一定的產品與服務品質是很困難的
說實話我開店前從來不覺得這是問題
我們看麥當勞肯德基不都做得不錯?
但是你要知道這些品牌都是經過多少的歲月與淬煉才磨出這些SOP
還有那一種企業的文化
那都不是剛剛開店湊了一間店的人就可以馬上有的
所以當一家新店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殺出
要打敗在當地已經經營多年的老店
原則上若沒有很特別的核心價值與特色
是很難的 如果每天都在訓練新人 文化就無法形成
提供的服務就無法升級 就只能停留在比價格拼毛利的階層中奮力掙札
3. 現金流
那個時候的我
很像是買股票喜歡向下攤平的新手
看著一直下跌的股票 忘了所有書上寫的 不要死抓著要沉的船不放
反而把手上的現金ㄠ下去想要攤平成本
然後祈禱老天 讓局勢瞬間反轉
明明長安店已經在虧錢了
如果那時候可以放慢腳步 好好的先設法把長安店經營起來
有了正向的現金流
我想股東也不會怪我沒有在一年內開出七家店
但是我卻沒有放心思在長安店 反而急急的開出南京店
一旦結果不如預期 我馬上陷入現金流的困境
買一台機器可能要10 萬 但是三個月後變成中古的要賣掉 只剩3萬
我讓自己走在一步也不能犯錯的懸崖邊
把自己逼到沒有退路
然後變成壯士斷腕
但是斷了腕 就算沒死 也是元氣大傷
因此 現在我了解了 在創業的一開始 一定要用最節省的方式
去求取利益的最大化
在還沒有找到獲利的方程式之前 不要急著擴張
盲目的擴張並不會扭轉局勢 反而會加速你往死亡線更加前進一步
-------------------------------------------------------------------------------------------
我不是甚麼成功人士
我也無法證明我上面說的是對的
只是
這些年來我總是不斷的回想
如果當時的哪一個決策做了調整與改變
會不會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我說了
我其實一直沒有放棄我開店的夢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也知道做餐飲很辛苦
但是我覺得我就是很想要去證明些甚麼
很想要 很想要
每次看到路上的店
或是後來午餐王 17Life 遇過那麼多的店
我都在想 成功為什麼成功? 失敗為什麼失敗?
成功與失敗的界線 其實都有原因的!!
這些年來 我不斷在腦海中模擬各種可能的情況
如果再做一次 我會怎麼做?
所以
如果我的創業人生必需要畫下一個句點
那麼在那個句點之前的最後一次機會
我會留給Peter's House
也許已經不是咖啡早餐店了 也許也不會只有一種型態的店
但是Peter's House對我來說是一個brand
一個集團的代名詞
我認真的期望有一天
重出江湖! 再戰一回!!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人生的可能性
今天早上朋友打電話問我 三重有一個案子 問我有沒有興趣去看看
所謂的案子
是室內裝修的案子
由於我年初離職後去報名了 室內設計實務班 上了三個月的課
以前兩次自己家的裝修都是自己畫草圖 然後直接找這位工班朋友施工
他一直稱讚我的風格很不錯 所以我們就常常閒聊說以後來合作
我來畫圖設計 他來負責施工
結果
今天真的來了
他開始認真的給我每一個師傅的電話 跟我說估價的細節應該要注意甚麼
不過因為他現在基本上沒有在接工程了 所以他的意思是要我自己接下來!!!!!
天啊!!
我只有上了三個月的課
完全沒有任何的實務經驗 老師交代的作業我一個也沒有交
最後的畢業作品也因為好康體育台的籌備而完全沒有做
以前畢竟身分是客戶 嘴巴講講就好 現在真的要我去接一個案子下來
我還真是心虛 所以當然我還是推辭了
只說這次讓我試著幫忙 我會畫圖 我會認真學習
我是有興趣 但是還沒有到真的要把這件事當作我的工作來看
況且現在手上還有一堆事情啊~~
------------------------------------------------------------------------------------------------------------
不過
這又再次讓我想到了人生的可能性的問題
有的時候我會想
如果當年我的聯考成績多了一分 考上政大財管 現在不知道在做甚麼?
如果當年我填的不是商學院 而是用同一個分數去念了政大法律 現在的我會是怎麼樣的人?
如果當年我維持我的初衷 當一個文藝青年 去念了台大中文 台大歷史
我現在會變成當年夢想中的作家嗎?
人生不能重來
所以我上面的每一個問題都沒有答案
但是我總覺得人生的可能性是很無限的
往往只是某一個時間點上的某一個事件 導致了你的人生有很大的轉變
你認識的人 你會走的路 就完全完全不一樣了~~~~
我很喜歡規畫我的人生
二十六歲去參加一個類似潛能激發的課程時
我非常快速的填出我的夢想
我要有一支職棒隊 要有一家電影院 要有一個橫跨電影電視音樂與通路的媒體王國
九年多前出來創業的時候 我給了自己的人生一個藍圖
用十年的時間創業成功
然後40歲的時候去LA念電影 然後當一個製片及MV導演
集結資金與力量把 獵命師傳奇 拍成跟 魔戒可以相提並論的大片
然後 60 歲的時候去念建築
剩下的人生回到我的故鄉雲林虎尾
在台灣的農村裡創造一種台式鄉村風的建築風格....................
人生好短
想做的事情好多
但是人生的可能性是無限的 所以我總是不太相信專家
只要花夠多的精力與時間 我也可以是專家吧? 我總是天真的這樣想
自己投注的每一分心力
即使在別人看起來是很沒有意義或很不符合成本的
但是那就是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我的原因啊
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裡 都要活的精彩 不是嗎?
雖然推辭了今天的案子
不過因為妹妹的店準備要開幕了
我當然是當然的設計師
這是我五月上完課後所接的第一個案子
最近每天晚上都畫圖畫到一兩點
希望可以把這家店做好
也希望妹妹這次的咖啡店可以順利成功
而我又可以有一個機會去實際規畫裝潢我心中的鄉村風
太棒了~~
人生的可能性 實在太大了 你說是嗎?
所謂的案子
是室內裝修的案子
由於我年初離職後去報名了 室內設計實務班 上了三個月的課
以前兩次自己家的裝修都是自己畫草圖 然後直接找這位工班朋友施工
他一直稱讚我的風格很不錯 所以我們就常常閒聊說以後來合作
我來畫圖設計 他來負責施工
結果
今天真的來了
他開始認真的給我每一個師傅的電話 跟我說估價的細節應該要注意甚麼
不過因為他現在基本上沒有在接工程了 所以他的意思是要我自己接下來!!!!!
天啊!!
我只有上了三個月的課
完全沒有任何的實務經驗 老師交代的作業我一個也沒有交
最後的畢業作品也因為好康體育台的籌備而完全沒有做
以前畢竟身分是客戶 嘴巴講講就好 現在真的要我去接一個案子下來
我還真是心虛 所以當然我還是推辭了
只說這次讓我試著幫忙 我會畫圖 我會認真學習
我是有興趣 但是還沒有到真的要把這件事當作我的工作來看
況且現在手上還有一堆事情啊~~
------------------------------------------------------------------------------------------------------------
不過
這又再次讓我想到了人生的可能性的問題
有的時候我會想
如果當年我的聯考成績多了一分 考上政大財管 現在不知道在做甚麼?
如果當年我填的不是商學院 而是用同一個分數去念了政大法律 現在的我會是怎麼樣的人?
如果當年我維持我的初衷 當一個文藝青年 去念了台大中文 台大歷史
我現在會變成當年夢想中的作家嗎?
人生不能重來
所以我上面的每一個問題都沒有答案
但是我總覺得人生的可能性是很無限的
往往只是某一個時間點上的某一個事件 導致了你的人生有很大的轉變
你認識的人 你會走的路 就完全完全不一樣了~~~~
我很喜歡規畫我的人生
二十六歲去參加一個類似潛能激發的課程時
我非常快速的填出我的夢想
我要有一支職棒隊 要有一家電影院 要有一個橫跨電影電視音樂與通路的媒體王國
九年多前出來創業的時候 我給了自己的人生一個藍圖
用十年的時間創業成功
然後40歲的時候去LA念電影 然後當一個製片及MV導演
集結資金與力量把 獵命師傳奇 拍成跟 魔戒可以相提並論的大片
然後 60 歲的時候去念建築
剩下的人生回到我的故鄉雲林虎尾
在台灣的農村裡創造一種台式鄉村風的建築風格....................
人生好短
想做的事情好多
但是人生的可能性是無限的 所以我總是不太相信專家
只要花夠多的精力與時間 我也可以是專家吧? 我總是天真的這樣想
自己投注的每一分心力
即使在別人看起來是很沒有意義或很不符合成本的
但是那就是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我的原因啊
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裡 都要活的精彩 不是嗎?
雖然推辭了今天的案子
不過因為妹妹的店準備要開幕了
我當然是當然的設計師
這是我五月上完課後所接的第一個案子
最近每天晚上都畫圖畫到一兩點
希望可以把這家店做好
也希望妹妹這次的咖啡店可以順利成功
而我又可以有一個機會去實際規畫裝潢我心中的鄉村風
太棒了~~
人生的可能性 實在太大了 你說是嗎?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Google for Entrepreneurs
今天去參加了一整天 Google 所辦的~創業新商機 行動新勢力
帶回了一個Google水杯 一件 T-shirt 一本數位時代
以及 對公部門單位的一堆疑惑
我其實很不想要狗吠火車的
我早就對這個政府能夠做些甚麼感到無能為力
職棒二年總冠軍戰第七場 在當時的台北市立棒球場
當時因為比賽中下起了大雨 而當時的行政院院長 郝柏村先生蒞臨現場
我們全場的觀眾一起在雨中大喊~~我們要巨蛋 我們要巨蛋~~~
那個時候 我們喊到聲音都啞了
那個時候的我是真心的相信有一天 我們會等到我們的巨蛋的
(現在回頭想那時候真的是處於 無知的樂觀 階段)
實在很不想要看到我們每次去東京巨蛋要比甚麼奧運資格賽的時候
都會因為內野手不熟悉人工草皮 不熟悉室內球場 出現一些奇怪的失誤
那一年 我18歲 剛剛上大一
現在 我已經滿39歲了 我們的棒球巨蛋呢?
院長不知道換了幾任了 總統換了幾任了
如果一件事情需要超過4年才可以看到
是不是就沒人要做了?
晚上開車的時候 聽陳文茜的廣播節目
陳沖還正在錄陳文茜的電視節目的同時 在講著基本薪資與外勞脫鉤的想法時
總統府發了一篇新聞稿給各報社 狠狠的打了陳沖一個耳光
然後最近總統說要做出一個月要讓人民有感的改變
有甚麼樣的重大事情 是可以一個月改變的?
如果可以一個月就改變的 那肯定是很表面的
我不是想要否定公部門單位的每一個人
我也不相信每一個公務員都是混吃等死的
他們應該也有一些理想 一些抱負
看著他們滿滿滿滿滿滿滿滿的投影片
好像我們有好大好大好大好大的規劃
但是
我十分懷疑這樣做的成嗎?
如果沒有小小小小的成功
只是這樣做補助分預算出去 真的能夠創造出甚麼世界級的公司出來嗎?
很早以前
我就決定不靠政府了
所以我希望可以創業成功
可以靠自己的力量 去改變這個環境
組醫療團 組顧問團 去三級棒球做免費的顧問與宣傳
希望我們的小選手從小就可以有運動傷害的觀念
有計畫的送球員到小聯盟去磨練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去打打人家超過150公里的速球 (因為國內球速超過150的投手都出國了)
我不是專家
我也不知道這樣是否行的通 但是我想如果我有能力這樣做 起碼可以改變些甚麼
不過當然後來我也發現
民間私人的力量其實真的有限
整體大環境還是需要一個有力的政府去協助推動
但是現在我們的整個制度是很民粹很短視很選舉導向的
唉
說了很不喜歡狗吠火車
卻又忍不住吠了這麼久~~~~
HTC ACER ASUS 都希望我們大家愛用國產品牌
可是卻也沒有人願意花公司行銷費用的一點點來支持一下棒球啊~~~
看來還是要有愛棒球的大老闆才行
賣米果的 做泡麵的 搞銀行通訊的 做百貨通路的 員工愛跳樓打架的
這些一秒鐘都幾百億上下的老闆們的都沒人願意
只有統一還算是個財團
其他賣鞋子的賣農藥的跟只有一家飯店的 坦白說資源都有限
真心希望有一天
有一個愛體育愛棒球的民間超級大老闆出現
可以幫幫我們 做一些改變~~~~~~~~
帶回了一個Google水杯 一件 T-shirt 一本數位時代
以及 對公部門單位的一堆疑惑
我其實很不想要狗吠火車的
我早就對這個政府能夠做些甚麼感到無能為力
職棒二年總冠軍戰第七場 在當時的台北市立棒球場
當時因為比賽中下起了大雨 而當時的行政院院長 郝柏村先生蒞臨現場
我們全場的觀眾一起在雨中大喊~~我們要巨蛋 我們要巨蛋~~~
那個時候 我們喊到聲音都啞了
那個時候的我是真心的相信有一天 我們會等到我們的巨蛋的
(現在回頭想那時候真的是處於 無知的樂觀 階段)
實在很不想要看到我們每次去東京巨蛋要比甚麼奧運資格賽的時候
都會因為內野手不熟悉人工草皮 不熟悉室內球場 出現一些奇怪的失誤
那一年 我18歲 剛剛上大一
現在 我已經滿39歲了 我們的棒球巨蛋呢?
院長不知道換了幾任了 總統換了幾任了
如果一件事情需要超過4年才可以看到
是不是就沒人要做了?
晚上開車的時候 聽陳文茜的廣播節目
陳沖還正在錄陳文茜的電視節目的同時 在講著基本薪資與外勞脫鉤的想法時
總統府發了一篇新聞稿給各報社 狠狠的打了陳沖一個耳光
然後最近總統說要做出一個月要讓人民有感的改變
有甚麼樣的重大事情 是可以一個月改變的?
如果可以一個月就改變的 那肯定是很表面的
我不是想要否定公部門單位的每一個人
我也不相信每一個公務員都是混吃等死的
他們應該也有一些理想 一些抱負
看著他們滿滿滿滿滿滿滿滿的投影片
好像我們有好大好大好大好大的規劃
但是
我十分懷疑這樣做的成嗎?
如果沒有小小小小的成功
只是這樣做補助分預算出去 真的能夠創造出甚麼世界級的公司出來嗎?
很早以前
我就決定不靠政府了
所以我希望可以創業成功
可以靠自己的力量 去改變這個環境
組醫療團 組顧問團 去三級棒球做免費的顧問與宣傳
希望我們的小選手從小就可以有運動傷害的觀念
有計畫的送球員到小聯盟去磨練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去打打人家超過150公里的速球 (因為國內球速超過150的投手都出國了)
我不是專家
我也不知道這樣是否行的通 但是我想如果我有能力這樣做 起碼可以改變些甚麼
不過當然後來我也發現
民間私人的力量其實真的有限
整體大環境還是需要一個有力的政府去協助推動
但是現在我們的整個制度是很民粹很短視很選舉導向的
唉
說了很不喜歡狗吠火車
卻又忍不住吠了這麼久~~~~
HTC ACER ASUS 都希望我們大家愛用國產品牌
可是卻也沒有人願意花公司行銷費用的一點點來支持一下棒球啊~~~
看來還是要有愛棒球的大老闆才行
賣米果的 做泡麵的 搞銀行通訊的 做百貨通路的 員工愛跳樓打架的
這些一秒鐘都幾百億上下的老闆們的都沒人願意
只有統一還算是個財團
其他賣鞋子的賣農藥的跟只有一家飯店的 坦白說資源都有限
真心希望有一天
有一個愛體育愛棒球的民間超級大老闆出現
可以幫幫我們 做一些改變~~~~~~~~
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成功? 失敗?
上周三分享會的隔天
有一個朋友跟我說
他聽了我的分享
整場都起雞皮疙瘩 講到他的心坎裡了
我很高興
真的
一直以來 我們的媒體 報紙 雜誌 出版 各類訪談
講的都是成功人士
我們看到了很美好的那一面 看到了成功者帶給世人的正面意義
不過 我總是很想知道 當他們還沒成功的時候
很真實的面貌到底是怎麼樣的?
不過 我們看到的時候都已經是成功的時候了
所以當他們回首過去 多多少少有點雲淡風輕的感覺
我常說 創業最苦的 不是那段黑暗
而是你不知道黑暗還有多久? 還有多長?
當兵可能不好熬 但是你知道哪一天之後就雨過天晴
聯考可能壓力很大 但是你知道哪一天之後就告一段落 (如果需要重來也是那之後的事)
不過創業
你不知道還要多久會成功 是三個月? 是半年? 是一年? 還是永遠不會?
不過當然 成功與失敗之間 要看每個人的定義如何
我說的失敗 也不見得別人就覺得我失敗
我也沒有喪氣 我也沒有放棄 我也覺得我有一天會成功啊!
所以我現在還站在這裡
還站在這條我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的路上
還在繼續追求 我自己定義中的成功
如果你問我 那我自己定義中的成功是甚麼?
我會說 把我想要做的事情做出來 完整的做出來 那我就會覺得我成功了
只是 我想的事情好多啊 好大啊 好遠啊
我很希望可以有機會一輩子都一直在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出來
那就是我自己的夢
我的成功
而我也深深的希望
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一些小小的過來人的經驗
能夠給後面的人一些小小的啟發
讓他們能夠更快的看清自己目前周邊的形勢
更早走出黑暗的那條路
每個人 都早日迎向屬於自己的成功!!
有一個朋友跟我說
他聽了我的分享
整場都起雞皮疙瘩 講到他的心坎裡了
我很高興
真的
一直以來 我們的媒體 報紙 雜誌 出版 各類訪談
講的都是成功人士
我們看到了很美好的那一面 看到了成功者帶給世人的正面意義
不過 我總是很想知道 當他們還沒成功的時候
很真實的面貌到底是怎麼樣的?
不過 我們看到的時候都已經是成功的時候了
所以當他們回首過去 多多少少有點雲淡風輕的感覺
我常說 創業最苦的 不是那段黑暗
而是你不知道黑暗還有多久? 還有多長?
當兵可能不好熬 但是你知道哪一天之後就雨過天晴
聯考可能壓力很大 但是你知道哪一天之後就告一段落 (如果需要重來也是那之後的事)
不過創業
你不知道還要多久會成功 是三個月? 是半年? 是一年? 還是永遠不會?
不過當然 成功與失敗之間 要看每個人的定義如何
我說的失敗 也不見得別人就覺得我失敗
我也沒有喪氣 我也沒有放棄 我也覺得我有一天會成功啊!
所以我現在還站在這裡
還站在這條我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的路上
還在繼續追求 我自己定義中的成功
如果你問我 那我自己定義中的成功是甚麼?
我會說 把我想要做的事情做出來 完整的做出來 那我就會覺得我成功了
只是 我想的事情好多啊 好大啊 好遠啊
我很希望可以有機會一輩子都一直在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出來
那就是我自己的夢
我的成功
而我也深深的希望
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一些小小的過來人的經驗
能夠給後面的人一些小小的啟發
讓他們能夠更快的看清自己目前周邊的形勢
更早走出黑暗的那條路
每個人 都早日迎向屬於自己的成功!!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appWorks對我來說..............
你為什麼要參加appWorks? ~ 這三個月來很多人問我.......
有人覺得 我已經是一個創業老鳥了
經歷過共同創辦的公司從2個人到近200個人
營業額從0到一個月四五千萬的這一個過程
對於創業的這一條路 會遇到的問題 應該有了一定的經驗
為什麼當我再次選擇 要再一次創業的時候
會跑來參加這樣的一個好像是針對創業菜鳥的育成計畫呢?
我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同
創業是很孤單的
起碼我是這樣覺得的
剛剛離開事務所開始創業的時候
很多事情不懂 也沒有人可以問
自己靠著自己的直覺做每一個決定 也沒有一個商量的對象
你跟你的好朋友聊 你的家人聊
他們要不是潑你冷水 就是會集中火力在你到底應該不應該創業這件事情上
但是對於創業過程中你遇到的許多問題
他們就算想要幫你 他也無能為力
有些事情 就是只有身處在類似情況中的人 才會懂
才能夠知道我到底在講甚麼 在想甚麼 在被甚麼困擾著
當然 可能你的創業並不是一個人
你有夥伴 你有為了相同目的站在你身邊跟你一起努力的人
那很好 你可能沒那麼孤單
但是 我覺得
同一個團隊往往還是容易有一些盲點
其他產業我不知道 但是網路業的變化速度很快很快
一個團隊身處在某一個產業 或是一個產品中
可能會比較容易看不到別的可能性
所以 如果一個團隊 已經有很成熟的商業模式 也已經順暢的運作
可能就一直照做下去就好
但是 如果一個剛剛要開始創業的團隊 對於商業模式也正在嘗試與摸索
我認為 appWorks 是一個交朋友的好地方
或者更精準的說 appWorks 是一個交 "正在創業中的朋友" 的好地方
------------------------------------------------------------------------------------------------------
尚未正式加入前
appWorks對我來說 是一個創業社團
我是一個很喜歡參加社團的人
社團就是一群喜歡做同一件事情的人聚在一起
在棒球隊 沒有人不知道鈴木一朗是誰
在讀書會 沒有人不知道九把刀侯文詠張曼娟是誰
過去曾經網路圈也有人發起過一些固定的聚會
但是有很多很多人不是正在創業中 甚至有很多各行各業的業務來換名片
每次去換了一堆名片回來 但是其實真的有深入交談的不太多
因此對我來說
appWorks一個交朋友的地方
它的硬體設施對我來說不是那麼重要
我們公司已經成立 辦公室已經存在
但是每周 我在這裡聽到的 看到的 正在進行中的 創業ing 中的 每一個Case
都可以給我很多不同的思維與想法 讓我有更多角度去思考我們自己商業模式中的優缺點
在摸索商業模式的過程中 把所有的可能性盡可能的放到最大
也希望可以藉此更快的找到可以實際獲利的模式
加入後無意中發現
appWorks對我來說 是精準100倍的104與1111人力銀行
以前剛剛開始創業的時候
當開始需要進入徵人的階段時
就開始面臨許多問題
小公司 沒有名氣 沒有門面 沒有高的薪水 沒有優厚的福利
所以 即使刊登了104 1111.......
來的人絕大部分都是不那麼想加入創業小公司小團隊的人
可能一來到門口就決定不參加面試直接離開了
但是我們團隊
在五月參加了appWorks辦的一個媒合會
我們沒有花一毛錢 就收到了十幾份很不錯的履歷
每一個人
都知道我們是小公司 我們沒有名氣 沒有門面 沒有高的薪水 沒有優厚的福利
但是
他們願意來我們這裡
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了在 appWorks 的團隊大概可能長甚麼樣
他們知道我們正處於甚麼樣的階段 準備要做甚麼樣的事情
後來我們團隊加入了兩位新夥伴
他們離開原本的工作 以較低的薪資或是無償投入我們的計畫
我想 這是 appWorks 可以做到 而單靠我們自己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我做出有價值的產品後
appWorks對我來說 是具體取得資金的管道
兩年前第一屆去分享創業經驗後中午跟Jamie吃飯
其實那時候根本不認識Jamie
他那時候就跟我說他要募一個三億的資金來投資團隊
說實話 我當時是不太以為這件事情可以成真的
創業這些年
陸陸續續接觸許多創投 金主 天使投資者
寫了超過100版以上的營運企劃書啦 財務預測模型啦 五年後的xxxx啦
然後
其實從來沒有真的用這樣的方式拿到過錢
所以現在重新創業的我告訴自己
如果你自己還沒有真正的價值前 花很多時間在VC身上是沒有用的
而如果你真的有了吸引別人的價值 你可能只需要一家VC投你就夠了
那一家VC自然會替你引來更多其他的VC
這個圈圈很小的 人家自然就會注意你
因此當第四屆DEMO DAY 我聽到了本善創投的成立後
我就想 appWorks不僅僅只是一個交朋友的社團了
它已經是一個具有投資能力的創投了
一旦我能夠做出有價值的產品或模型 而需要資金來擴充規模時
我可以不要再去面對那些完全不懂網路的大老闆 土財主
聽他們跟我說要用8塊還是10 塊買我公司的股票 (在公司實際獲利前 淨值肯定低於10元)
他只要拿個三五百萬台幣出來 就把我打死了
我相信appWorks不會用這種算法
而且 當他們有錢投資在公司內 他們自然就會成為這家公司的利害關係人
未來這類事情 起碼有個專業顧問
讓公司可以更加持續專注在公司的核心業務上 而不是整天忙著寫五年後的財務預估數字
單純個人情感方面
appWorks對我來說 是一個我曾經幻想過的夢
我曾經幻想過如果有一天我達到了我自己對成功的定義時
我應該也無法每天無所事事喝下午茶 遊山玩水
那我會希望可以投資扶持我有興趣的主題
我會像漫畫聖堂教父裡的淺見一樣 成立一個組織
或是變成一個控股公司 去育成我欣賞的年輕團隊
我希望他們不要去傷腦筋公司設立登記的問題
我希望他們不要去煩惱人事制度會計制度薪資計算發放的問題
我希望他們不要去想飲水機沒水 廁所誰掃 影印機壞掉 冷氣不冷 的這些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我希望他們只需要有 業務行銷 與 產品研發 的功能
盡全力把這兩個方向的事情做好
其他那些不是團隊核心的事情 全部交給我們來處理
等他們公司夠大了 可以獨立了
再另外去建立那些在初期非屬核心但是又不能沒有的部門功能
當然目前appWorks所做的跟我想的不盡然完全相同
他們更著重在協助團隊透過精實創業的方式去向前邁進
不過 比起一些老是在媒體上呼籲甚麼我們台灣沒有創新人才之類的大老闆來說
appWorks實際投入了資源 嘗試著要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做出一些事情
這一點我是認同的
我也希望有一天
我也能夠投入實際的資源來做一些事情
而不要像我們的政府 只是喊口號 打嘴砲 撥預算 作數字 然後成為選舉的工具~~~~
最後
appWorks對我來說 是一個交創業中好朋友的好地方
這幾個月
我認識了一些新朋友
我可以跟甲蝦米 172168的團隊暢談 線上訂餐的過去 現在與未來
講的事情有人懂 也可以給我一些很實際的回饋 真好
以前我曾經想過
如果一樣在2006年創業的午餐王 愛評網 愛合購
可以一起合作 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
我們彼此有一些模式很雷同 產業的對象也很接近 TA也有重疊
台灣的市場不那麼大
每一家打在地市場的小公司的營收要大到一個程度去吸引投資
相對難度高上許多
在這幾個月來 每一個團隊之間因為每周很固定的相處
對於彼此的認識與了解也慢慢變多 我相信 未來產生合作的機會應該也大上許多
這些正在創業中的好朋友
給了我一些刺激 一些創意 一些感動 一些希望
也讓我彷彿看到了當年的剛剛開始創業時的那個充滿熱情的自己........
有些事情 就是只有身處在類似情況中的人 才會懂!
你懂嗎?
PS:
appWorks 育成計畫: http://appworks.tw/incubator/
有人覺得 我已經是一個創業老鳥了
經歷過共同創辦的公司從2個人到近200個人
營業額從0到一個月四五千萬的這一個過程
對於創業的這一條路 會遇到的問題 應該有了一定的經驗
為什麼當我再次選擇 要再一次創業的時候
會跑來參加這樣的一個好像是針對創業菜鳥的育成計畫呢?
我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同
創業是很孤單的
起碼我是這樣覺得的
剛剛離開事務所開始創業的時候
很多事情不懂 也沒有人可以問
自己靠著自己的直覺做每一個決定 也沒有一個商量的對象
你跟你的好朋友聊 你的家人聊
他們要不是潑你冷水 就是會集中火力在你到底應該不應該創業這件事情上
但是對於創業過程中你遇到的許多問題
他們就算想要幫你 他也無能為力
有些事情 就是只有身處在類似情況中的人 才會懂
才能夠知道我到底在講甚麼 在想甚麼 在被甚麼困擾著
當然 可能你的創業並不是一個人
你有夥伴 你有為了相同目的站在你身邊跟你一起努力的人
那很好 你可能沒那麼孤單
但是 我覺得
同一個團隊往往還是容易有一些盲點
其他產業我不知道 但是網路業的變化速度很快很快
一個團隊身處在某一個產業 或是一個產品中
可能會比較容易看不到別的可能性
所以 如果一個團隊 已經有很成熟的商業模式 也已經順暢的運作
可能就一直照做下去就好
但是 如果一個剛剛要開始創業的團隊 對於商業模式也正在嘗試與摸索
我認為 appWorks 是一個交朋友的好地方
或者更精準的說 appWorks 是一個交 "正在創業中的朋友" 的好地方
------------------------------------------------------------------------------------------------------
尚未正式加入前
appWorks對我來說 是一個創業社團
我是一個很喜歡參加社團的人
社團就是一群喜歡做同一件事情的人聚在一起
在棒球隊 沒有人不知道鈴木一朗是誰
在讀書會 沒有人不知道九把刀侯文詠張曼娟是誰
過去曾經網路圈也有人發起過一些固定的聚會
但是有很多很多人不是正在創業中 甚至有很多各行各業的業務來換名片
每次去換了一堆名片回來 但是其實真的有深入交談的不太多
因此對我來說
appWorks一個交朋友的地方
它的硬體設施對我來說不是那麼重要
我們公司已經成立 辦公室已經存在
但是每周 我在這裡聽到的 看到的 正在進行中的 創業ing 中的 每一個Case
都可以給我很多不同的思維與想法 讓我有更多角度去思考我們自己商業模式中的優缺點
在摸索商業模式的過程中 把所有的可能性盡可能的放到最大
也希望可以藉此更快的找到可以實際獲利的模式
加入後無意中發現
appWorks對我來說 是精準100倍的104與1111人力銀行
以前剛剛開始創業的時候
當開始需要進入徵人的階段時
就開始面臨許多問題
小公司 沒有名氣 沒有門面 沒有高的薪水 沒有優厚的福利
所以 即使刊登了104 1111.......
來的人絕大部分都是不那麼想加入創業小公司小團隊的人
可能一來到門口就決定不參加面試直接離開了
但是我們團隊
在五月參加了appWorks辦的一個媒合會
我們沒有花一毛錢 就收到了十幾份很不錯的履歷
每一個人
都知道我們是小公司 我們沒有名氣 沒有門面 沒有高的薪水 沒有優厚的福利
但是
他們願意來我們這裡
因為他們已經知道了在 appWorks 的團隊大概可能長甚麼樣
他們知道我們正處於甚麼樣的階段 準備要做甚麼樣的事情
後來我們團隊加入了兩位新夥伴
他們離開原本的工作 以較低的薪資或是無償投入我們的計畫
我想 這是 appWorks 可以做到 而單靠我們自己我們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我做出有價值的產品後
appWorks對我來說 是具體取得資金的管道
兩年前第一屆去分享創業經驗後中午跟Jamie吃飯
其實那時候根本不認識Jamie
他那時候就跟我說他要募一個三億的資金來投資團隊
說實話 我當時是不太以為這件事情可以成真的
創業這些年
陸陸續續接觸許多創投 金主 天使投資者
寫了超過100版以上的營運企劃書啦 財務預測模型啦 五年後的xxxx啦
然後
其實從來沒有真的用這樣的方式拿到過錢
所以現在重新創業的我告訴自己
如果你自己還沒有真正的價值前 花很多時間在VC身上是沒有用的
而如果你真的有了吸引別人的價值 你可能只需要一家VC投你就夠了
那一家VC自然會替你引來更多其他的VC
這個圈圈很小的 人家自然就會注意你
因此當第四屆DEMO DAY 我聽到了本善創投的成立後
我就想 appWorks不僅僅只是一個交朋友的社團了
它已經是一個具有投資能力的創投了
一旦我能夠做出有價值的產品或模型 而需要資金來擴充規模時
我可以不要再去面對那些完全不懂網路的大老闆 土財主
聽他們跟我說要用8塊還是10 塊買我公司的股票 (在公司實際獲利前 淨值肯定低於10元)
他只要拿個三五百萬台幣出來 就把我打死了
我相信appWorks不會用這種算法
而且 當他們有錢投資在公司內 他們自然就會成為這家公司的利害關係人
未來這類事情 起碼有個專業顧問
讓公司可以更加持續專注在公司的核心業務上 而不是整天忙著寫五年後的財務預估數字
單純個人情感方面
appWorks對我來說 是一個我曾經幻想過的夢
我曾經幻想過如果有一天我達到了我自己對成功的定義時
我應該也無法每天無所事事喝下午茶 遊山玩水
那我會希望可以投資扶持我有興趣的主題
我會像漫畫聖堂教父裡的淺見一樣 成立一個組織
或是變成一個控股公司 去育成我欣賞的年輕團隊
我希望他們不要去傷腦筋公司設立登記的問題
我希望他們不要去煩惱人事制度會計制度薪資計算發放的問題
我希望他們不要去想飲水機沒水 廁所誰掃 影印機壞掉 冷氣不冷 的這些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我希望他們只需要有 業務行銷 與 產品研發 的功能
盡全力把這兩個方向的事情做好
其他那些不是團隊核心的事情 全部交給我們來處理
等他們公司夠大了 可以獨立了
再另外去建立那些在初期非屬核心但是又不能沒有的部門功能
當然目前appWorks所做的跟我想的不盡然完全相同
他們更著重在協助團隊透過精實創業的方式去向前邁進
不過 比起一些老是在媒體上呼籲甚麼我們台灣沒有創新人才之類的大老闆來說
appWorks實際投入了資源 嘗試著要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做出一些事情
這一點我是認同的
我也希望有一天
我也能夠投入實際的資源來做一些事情
而不要像我們的政府 只是喊口號 打嘴砲 撥預算 作數字 然後成為選舉的工具~~~~
最後
appWorks對我來說 是一個交創業中好朋友的好地方
這幾個月
我認識了一些新朋友
我可以跟甲蝦米 172168的團隊暢談 線上訂餐的過去 現在與未來
講的事情有人懂 也可以給我一些很實際的回饋 真好
以前我曾經想過
如果一樣在2006年創業的午餐王 愛評網 愛合購
可以一起合作 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
我們彼此有一些模式很雷同 產業的對象也很接近 TA也有重疊
台灣的市場不那麼大
每一家打在地市場的小公司的營收要大到一個程度去吸引投資
相對難度高上許多
在這幾個月來 每一個團隊之間因為每周很固定的相處
對於彼此的認識與了解也慢慢變多 我相信 未來產生合作的機會應該也大上許多
這些正在創業中的好朋友
給了我一些刺激 一些創意 一些感動 一些希望
也讓我彷彿看到了當年的剛剛開始創業時的那個充滿熱情的自己........
有些事情 就是只有身處在類似情況中的人 才會懂!
你懂嗎?
PS:
appWorks 育成計畫: http://appworks.tw/incubator/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創業筆記>我的早餐大王夢(9)~完結篇
(前情提要: Peter's House南京店關店 長安店力求重生推出新服務
但是在這個時候 長安店店長卻得了癌症~~)
一直以來
我的大妹都是我在這條路上的重要幫手
她是大學餐飲系畢業 一直喜歡從事餐飲服務
在星巴克從儲備幹部一步步往上爬
後來因為結婚懷孕後才離開了星巴克
餐飲前台實做的經驗我沒有他多
我負責做大夢
他負責幫我處理很多很多店面實際執行的問題
所以當她發現她得了癌症後
我也失去了繼續把Peter's House經營下去的重要支柱
2005年9月
在拍完當年年底結婚時要用的結婚照後沒多久
長安店關門了...................................
-----------------------------------------------------------------------------------------
很多很多年以前 應該是我還在Dallas的時候
我就幻想過Peter's House的樣子
多年後 當我實際上開始開出這家店的時候
雖然有許許多多的地方因為預算的關係
跟我期望的樣子做了一些修正
但是大體上 長安店就像是我當年夢中的那個樣子了
我彷彿還記得剛剛裝潢完我站在店門口的那個場景
那時候的我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
立誓要從這個第001號店開始 把台灣的好吃的東西推到全世界
我也好像彷彿還記得開幕的前幾天的盛況
每天漢堡土司都賣到斷貨 還得要不斷跟買不到早餐的客人道歉
也彷彿聽到客人說我們的東西很好吃 咖啡很好喝 用料很實在
但是這一切也依然無法改變我們在財務報表上所展現的殘酷事實
然後
我實在有點不知道怎麼面對那些股東
除了家人 除了很熟的朋友外 還有三四個我開店後根本見沒兩面
但是我卻把他們投給我的100多萬都賠光了
還有家人朋友的200多萬也都沒有了
可是
可是我的心還沒有死啊
我還沒有死心啊
我把兩年前回國的時候買的房子
爸媽幫我付了頭期款要讓我結婚當新房的房子賣了
還了一些債務 剩下一些錢 跟當時還是未婚妻的老婆另外租了房子
我還是不打算去找一份工作
然後安安穩穩的過一生
雖然
我的早餐大王的夢碎了
而我當時去受訓學早餐的所認識的前後期十幾個人
沒有一個
一個也沒有
有賣早餐賺到錢的
每一次的連鎖加盟大展 賣的都是一個夢想
我不能說每一家店都賠錢 當然不是
只是 在激烈的競爭下 能賺到的也往往都只是自己辛苦的勞力錢
而我一個餐飲門外漢
狠狠狠狠的跌了一大跤
但是
我知道有一天我會捲土重來的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早餐大王夢是結束了
但是 Peter's House 的夢還沒醒呢~~~( The End)
PS: 我大妹術後化療放療都還不錯 這些年來到目前都一切安好
番外篇預告: 我的早餐大王夢的故事告一段落
不過下周將推出番外篇 以現在的角度去回首當年為什麼會失敗!!
但是在這個時候 長安店店長卻得了癌症~~)
一直以來
我的大妹都是我在這條路上的重要幫手
她是大學餐飲系畢業 一直喜歡從事餐飲服務
在星巴克從儲備幹部一步步往上爬
後來因為結婚懷孕後才離開了星巴克
餐飲前台實做的經驗我沒有他多
我負責做大夢
他負責幫我處理很多很多店面實際執行的問題
所以當她發現她得了癌症後
我也失去了繼續把Peter's House經營下去的重要支柱
2005年9月
在拍完當年年底結婚時要用的結婚照後沒多久
長安店關門了...................................
-----------------------------------------------------------------------------------------
很多很多年以前 應該是我還在Dallas的時候
我就幻想過Peter's House的樣子
多年後 當我實際上開始開出這家店的時候
雖然有許許多多的地方因為預算的關係
跟我期望的樣子做了一些修正
但是大體上 長安店就像是我當年夢中的那個樣子了
我彷彿還記得剛剛裝潢完我站在店門口的那個場景
那時候的我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
立誓要從這個第001號店開始 把台灣的好吃的東西推到全世界
我也好像彷彿還記得開幕的前幾天的盛況
每天漢堡土司都賣到斷貨 還得要不斷跟買不到早餐的客人道歉
也彷彿聽到客人說我們的東西很好吃 咖啡很好喝 用料很實在
但是這一切也依然無法改變我們在財務報表上所展現的殘酷事實
然後
我實在有點不知道怎麼面對那些股東
除了家人 除了很熟的朋友外 還有三四個我開店後根本見沒兩面
但是我卻把他們投給我的100多萬都賠光了
還有家人朋友的200多萬也都沒有了
可是
可是我的心還沒有死啊
我還沒有死心啊
我把兩年前回國的時候買的房子
爸媽幫我付了頭期款要讓我結婚當新房的房子賣了
還了一些債務 剩下一些錢 跟當時還是未婚妻的老婆另外租了房子
我還是不打算去找一份工作
然後安安穩穩的過一生
雖然
我的早餐大王的夢碎了
而我當時去受訓學早餐的所認識的前後期十幾個人
沒有一個
一個也沒有
有賣早餐賺到錢的
每一次的連鎖加盟大展 賣的都是一個夢想
我不能說每一家店都賠錢 當然不是
只是 在激烈的競爭下 能賺到的也往往都只是自己辛苦的勞力錢
而我一個餐飲門外漢
狠狠狠狠的跌了一大跤
但是
我知道有一天我會捲土重來的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早餐大王夢是結束了
但是 Peter's House 的夢還沒醒呢~~~( The End)
PS: 我大妹術後化療放療都還不錯 這些年來到目前都一切安好
番外篇預告: 我的早餐大王夢的故事告一段落
不過下周將推出番外篇 以現在的角度去回首當年為什麼會失敗!!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十年
為了早上的一場分享
昨晚做簡報做到凌晨三點多
其實
我以前是從來不做簡報ppt的
我總是很隨興的 想到甚麼說甚麼
所以時間也很好控制 有時間多講 沒時間少講
總之要連續講個兩個小時對我來說不是太大的問題
不過
昨天我試著比較有邏輯的 去好好想想我到底要分享些甚麼?
從我過去的挫敗中
我學到了甚麼?
又有甚麼是可以讓今天聽到我分享的人 可以避開這些失敗的因素?
回首過去十年的人生
突然覺得有點遺憾
不過遺憾可不是後悔哦
我沒有後悔過選擇這樣的路
但是我很希望其實我可以學得更快一些
我可以起步更早一些
我可以更快的發現自己的錯誤 然後用超人的速度去修正他
因為
十年 好長啊~
我花了我人生中非常黃金的十年
來換取這些失敗的經驗
在一張又一張的簡報slide中
我也跟著自己的思緒一一回顧了過去的很多事情
有些事情很重要
有些事情當下覺得很嚴重
但是回頭去看卻一點也不值得提上一筆
這就是所謂的人生經驗嗎?
一定要經歷過這些事情才會有大智慧嗎?
一晃眼 就是十年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
不過比起前兩個十年的摸索 第三個十年的懵懂
這一個十年 感覺紮實許多
我走在一條我喜歡的道路上
努力去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很不一樣
雖然
我還沒有成功
但是我依然執著的相信著 成功應該離我不遠了~~~~
昨晚做簡報做到凌晨三點多
其實
我以前是從來不做簡報ppt的
我總是很隨興的 想到甚麼說甚麼
所以時間也很好控制 有時間多講 沒時間少講
總之要連續講個兩個小時對我來說不是太大的問題
不過
昨天我試著比較有邏輯的 去好好想想我到底要分享些甚麼?
從我過去的挫敗中
我學到了甚麼?
又有甚麼是可以讓今天聽到我分享的人 可以避開這些失敗的因素?
回首過去十年的人生
突然覺得有點遺憾
不過遺憾可不是後悔哦
我沒有後悔過選擇這樣的路
但是我很希望其實我可以學得更快一些
我可以起步更早一些
我可以更快的發現自己的錯誤 然後用超人的速度去修正他
因為
十年 好長啊~
我花了我人生中非常黃金的十年
來換取這些失敗的經驗
在一張又一張的簡報slide中
我也跟著自己的思緒一一回顧了過去的很多事情
有些事情很重要
有些事情當下覺得很嚴重
但是回頭去看卻一點也不值得提上一筆
這就是所謂的人生經驗嗎?
一定要經歷過這些事情才會有大智慧嗎?
一晃眼 就是十年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
不過比起前兩個十年的摸索 第三個十年的懵懂
這一個十年 感覺紮實許多
我走在一條我喜歡的道路上
努力去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很不一樣
雖然
我還沒有成功
但是我依然執著的相信著 成功應該離我不遠了~~~~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為了理想往前衝 是幸福
為了所愛往後退 是奢華的幸福 ~~
人總是會遇到很多抉擇
該往前繼續堅持下去? 還是應該認清現實求一個安定?
沒當爸爸前
其實考慮起來簡單很多
只要老婆支持 爸媽也總是會容許我們的任性
所以還可以一而再 再而三的往自己的理想前進
但是
有了小孩後 不得不承認 膽子變小了
記得侯文詠說過 有了小孩 變成礦物了
希望自己可以成為讓他們成長的養分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但是
如果一直過的不開心的爸爸 真的能夠帶給一家人幸福嗎?
今晚因為要準備明天的簡報
重新看了這個當年奇美的廣告
心裡又湧起這種矛盾的心情
不過
我相信女兒們會理解的
有一天我也會跟他們說 應該要為了你的理想去前進
我會跟她們說
為了理想往前衝 是幸福
有了親愛的家人的無怨支持 是奢華的幸福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好康體育台的pivot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上線測試後
我必須很老實的說好康體育台原本的假設實驗已經失敗
本來的假設想法是:
>透過現有的精準運動社群倒流量 可以免掉團購網行銷費用極高的問題
>透過有限額的商家選擇 只準備招商20家 也免掉團購網居高不下的業務成本
>商家自己拍照上架 結檔後自己連同發票寄出商品 免掉團購網高額的檔次製作投入經費
財務成本客服成本物流處理成本也轉嫁
>利用商家彼此競爭的特性 輔導他們願意拿出好的商品 給會員好的價格
我們的團隊完全 focus在行銷端 如何導入流量促成交易
>店家一定有庫存 應該會願意用低價來出清這些堆積在倉庫的庫存
問題是:
>運動社群流量導入好康體育台的比例極低 遠遠低過於預期
除了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 mybaseball.com.tw以外 其他的站效果極差無比
>品牌商總代理不願意我們打破現有的價格底線 通路商擔心被品牌斷貨
所以願意合作的店家數一直無法增加
>商家拍照上架的品質與意願都不高 到最後需要我們取得樣品拍照後上架
處理客服與物流問題 但是 廠商願意付出的價格卻無法cover這些我們額外付出的成本
>由於商家數不多 競爭的氣氛也起不來
>商家有庫存也不願意讓我們用很殺的價格來團購 這個產業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固定的處理模式
所以
在無法取得 夠多的品牌商或是通路商的配合情況下
我們拿不出總是拿出很不錯的商品來進行團購
最好的一檔是太肯棒壘襪賣了97雙 以一個每天平均流量只有300~500的站來說
轉換率不算差
但是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 我們無法在短期內把流量拉到5000~10000
所以
我們要如何pivot呢?
我想流量先行還是必要的 過去我們以為的運動社群流量 很顯然是不行
但是他們能夠有每日 45000的不重複瀏覽人次 我們依然相信這個市場的存在
所以我們將轉型為 每日介紹一檔商品
每天一檔開箱文 每天一檔介紹文 介紹各品牌最新一季的運動休閒用品
從內容經營上 來取得自有流量
先設法把流量拉到每日不重複瀏覽人次達5000以上
團購模式還是會存在 但是與其耗費心力上一些不會賣的檔
我們將會先從商品介紹去了解客戶的需求後 才花力氣去洽談該類的商品
我們之前假設的方程式行不通了
我們打算嘗試另一種方程式
將來會如何? 品牌商會因此接受我們提供我們新品介紹的資訊嗎?
通路商會因為我們流量人潮的提升 願意來這裡開設零售商城
偶爾辦辦行銷活動的團購嗎?
我不知道
創業就是這樣
你可以推演 你可以臆測 你可以滿懷信心 也可以努力堅持
不過未來會如何? 真的不知道!
就繼續看下去會有什麼變化吧!!!
我必須很老實的說好康體育台原本的假設實驗已經失敗
本來的假設想法是:
>透過現有的精準運動社群倒流量 可以免掉團購網行銷費用極高的問題
>透過有限額的商家選擇 只準備招商20家 也免掉團購網居高不下的業務成本
>商家自己拍照上架 結檔後自己連同發票寄出商品 免掉團購網高額的檔次製作投入經費
財務成本客服成本物流處理成本也轉嫁
>利用商家彼此競爭的特性 輔導他們願意拿出好的商品 給會員好的價格
我們的團隊完全 focus在行銷端 如何導入流量促成交易
>店家一定有庫存 應該會願意用低價來出清這些堆積在倉庫的庫存
問題是:
>運動社群流量導入好康體育台的比例極低 遠遠低過於預期
除了自己可以完全控制的 mybaseball.com.tw以外 其他的站效果極差無比
>品牌商總代理不願意我們打破現有的價格底線 通路商擔心被品牌斷貨
所以願意合作的店家數一直無法增加
>商家拍照上架的品質與意願都不高 到最後需要我們取得樣品拍照後上架
處理客服與物流問題 但是 廠商願意付出的價格卻無法cover這些我們額外付出的成本
>由於商家數不多 競爭的氣氛也起不來
>商家有庫存也不願意讓我們用很殺的價格來團購 這個產業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固定的處理模式
所以
在無法取得 夠多的品牌商或是通路商的配合情況下
我們拿不出總是拿出很不錯的商品來進行團購
最好的一檔是太肯棒壘襪賣了97雙 以一個每天平均流量只有300~500的站來說
轉換率不算差
但是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 我們無法在短期內把流量拉到5000~10000
所以
我們要如何pivot呢?
我想流量先行還是必要的 過去我們以為的運動社群流量 很顯然是不行
但是他們能夠有每日 45000的不重複瀏覽人次 我們依然相信這個市場的存在
所以我們將轉型為 每日介紹一檔商品
每天一檔開箱文 每天一檔介紹文 介紹各品牌最新一季的運動休閒用品
從內容經營上 來取得自有流量
先設法把流量拉到每日不重複瀏覽人次達5000以上
團購模式還是會存在 但是與其耗費心力上一些不會賣的檔
我們將會先從商品介紹去了解客戶的需求後 才花力氣去洽談該類的商品
我們之前假設的方程式行不通了
我們打算嘗試另一種方程式
將來會如何? 品牌商會因此接受我們提供我們新品介紹的資訊嗎?
通路商會因為我們流量人潮的提升 願意來這裡開設零售商城
偶爾辦辦行銷活動的團購嗎?
我不知道
創業就是這樣
你可以推演 你可以臆測 你可以滿懷信心 也可以努力堅持
不過未來會如何? 真的不知道!
就繼續看下去會有什麼變化吧!!!
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周一讀書日> 海底撈你學不會
不知道為什麼
我就是對餐飲業很有興趣
可能是我自己也不是甚麼技術出身 不太可能去做甚麼製造業 高科技業
而從大學起就愛去各式各樣的店
因此 經常以來的想像自己的創業 幾乎都是一般人會接觸的通路
想開店 想開咖啡店 想開錄影帶出租店 想開小說出租店 想開戲院 ........
十年前 讓我決定走上創業這條路 而選擇餐飲業的時候
媽媽很失望 也很擔心
外公以前就是一直想創業 在開店 開過麵店 開過洗衣店
而也因為一直都不順利 所以媽媽的童年感覺上生活很不穩定
爸媽一直希望我好好的讀書 然後找一家大公司 然後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
就像我父親一樣 為一家公司從年輕做到老 一直到退休
但是
我實在不想要走這樣的路
所以 很多很多年以來 我總是好奇的去觀察所有我去過的店
新奇的 好玩的 特殊的 好吃的 很有創意的
不過 最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
是兩年前去上海的時候 去了好幾次的海底撈
有親戚朋友來上海 我就會忍不住要帶他們去見識見識
海底撈是甚麼? 不就是一家火鍋店?
是啊!
但是他們能夠讓總是讓我吐血的大陸一般餐廳服務員
在這裡展現另一種服務的態度
這真的太神奇了
有朋友跟我說海底撈有出書ㄟ 我立即買來看
看完之後 我還真的必須呼應這本書的書名 海底撈我實在學不會啊!!!
海底撈的服務員 幾乎都是農村背景出身的
通常書讀不多
所以當海底撈用對待子女的態度對待她們 而不同於一般老闆對待員工
這些人就拼了命的幹了
而也由於所有的幹部都是從基層服務員幹起的
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抱持著希望
我只要努力 有一天我也可以往上爬
這樣的動力是非常驚人的
這些年來 我一個很大的體悟是
如果要賺錢 要靠附加價值來賺錢
所以我心目中的餐飲店 必須要有優質的同仁
所以我希望能夠給1.2~1.5倍的薪水 然後只找那些前10%的服務態度好的同仁
以我自己的觀察 戰力強的餐飲服務人員 可以比戰力弱的產能高上3倍
然後我們可以提供好的服務 這些服務可能可以溢價20%以上
不過問題是: 上哪去找那些我所謂的戰力強的餐飲服務人員呢?
海底撈的方式是: 從農村找那些環境背景不好的人 然後教育他 給他動機
甚至有一部份的薪水是直接匯到老家的 讓你的父母可以直接感受到海底撈的好
但是在台灣沒有這樣的人了?
那麼要怎麼去尋找呢?
於是 我想了一個計畫 叫做伯樂計畫
如果有一天我開店了
我將不再從104上找人
我將會邀請我的顧客 跟已經在公司內的員工 以推薦的方式來做
如果你喜歡我的店 而你有一個朋友你認為他很合適這裡
歡迎你當他的伯樂
如果他順利進來並通過三個月的試用期
那麼我們將致贈 $10,000伯樂金 感謝你的推薦
而每個已經在公司內的員工
每個月必須去外面至少三家相似模式的店
然後從中挖掘千里馬 把他推薦給公司
我不知道這樣行不行的通
不過既然海底撈我學不會 那就必需要有某一種Peter's Way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認同海底撈將近變態式的服務方式
但是我對於他們願意這樣施行的氣魄與態度 萬分折服
沒有一種做法會贏得100%的人的掌聲
但是 幾乎每一家海底撈都大排長龍的事實
證明了大多數的人都是願意接受這樣的服務方式
我也希望未來的Peter's House 系列店都能夠有一種自己的風格
可以變成一種標準 讓其他店家模仿跟進
那麼
我就會很滿足的笑了~~~~~~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創業筆記>我的早餐大王夢(8)
(前情提要: Peter's House南京店 開店才三個多月 非但無法肩負轉虧為盈的任務
反而加速了整家公司現金的流失 剩下的Peter's House長安店該何去何從呢?)
南京店就像一場夢
一場噩夢
從一開始的不順利到很快速的倒店
也讓自己陷入了很嚴重的信心危機
出來創業兩年 跟3F(Family Friends and Fools) 募了三百多萬
卻連一點像樣的成績都拿不出來
即使自己很辛苦的每天四五點起床 身上沾滿了早餐店的油 ㄏㄠ 味
但是我離我夢想中的台灣麥當勞並沒有更進一步
反而是節節敗退
退守長安店之後 我依然一直不斷想著該怎麼辦
推了新產品 增加傳真訂購的模式
增加月付型方案(就像每天送羊奶一樣的 每天送一杯精力湯)
終於在有一天單日營業額破萬 每個人都累壞了之後
我終於發現 我一直活在自己的美好想像中
我根本無法賺錢 因為我的毛利有問題啊
做到單日一萬元 才剛剛好打平 而每個人都累癱了
那要怎麼做到每天一萬五 每天兩萬 每天三萬呢?
這樣要怎麼樣能夠買一支職棒隊呢?
我用了很好的咖啡豆 一磅單價比起壹咖啡要貴上三倍
但是我一樣賣35元
我用了好的美生菜 好的紅番茄
但是我的三明治一樣賣25元 我甚至還開發票給每一個消費者
我的毛利低 因為當時總部算給你看的都不包含損耗
還有應付不完的來來去去的人事訓練成本
難怪那些店都不是直營店 難怪都是連鎖加盟
我懂了 我終於懂了
如果我不能做出最好吃的早餐 做出最好喝的咖啡
或是我可以定價超過別人的20% 卻還是有夠多忠實的客戶願意買單
我才有機會成為早餐大王啊!
也在此時 午餐王的想法慢慢的成型
本來是想要做一個 www.petershouse.com.tw 來賣自己的商品
但是想到如果自己不是一個有行銷資源的網站
誰會來? 誰會常常記得這組帳號密碼?
那如果我連合我隔壁賣麵的 再隔壁賣飯的 還有對面的自助餐
他們午餐正忙的時候我們剛好有人手
客戶早上11:00前透過網站訂餐 我把訂單分給隔壁的店家
客戶就可以在訂午餐的同時一起訂我的餐後飲料
我來外送
這是不是可以幫助我的長安店增加一些營收呢?
未來我是不是可以以我的每一家店做一個中心點
然後幫隔壁附近的店家接網路上的訂單 變成一個又一個的線上的小夜市呢?
正當我越想越起勁的時候
一件事情晴天霹靂的降臨
我的妹妹 長安店的店長
這一路上在我的早餐大王夢中 一直站在第一線支持我的 我的大妹
確定罹患癌症
這一擊
也確定了長安店關門的命運~~~(待續...........)
ps: 上周有人問我 我的早餐大王夢有幾集 我上周還不知道
現在我可以說了 下一集第9集就是精采完結篇了 敬請期待!!
不過陸續接檔的系列 你知道的
我的午餐大王夢~~~~~~~~~~~~~~~~~~~~~~~~~~~~~~~~~~~~~~~天啊! 怎麼還不死心啊!
反而加速了整家公司現金的流失 剩下的Peter's House長安店該何去何從呢?)
南京店就像一場夢
一場噩夢
從一開始的不順利到很快速的倒店
也讓自己陷入了很嚴重的信心危機
出來創業兩年 跟3F(Family Friends and Fools) 募了三百多萬
卻連一點像樣的成績都拿不出來
即使自己很辛苦的每天四五點起床 身上沾滿了早餐店的油 ㄏㄠ 味
但是我離我夢想中的台灣麥當勞並沒有更進一步
反而是節節敗退
退守長安店之後 我依然一直不斷想著該怎麼辦
推了新產品 增加傳真訂購的模式
增加月付型方案(就像每天送羊奶一樣的 每天送一杯精力湯)
終於在有一天單日營業額破萬 每個人都累壞了之後
我終於發現 我一直活在自己的美好想像中
我根本無法賺錢 因為我的毛利有問題啊
做到單日一萬元 才剛剛好打平 而每個人都累癱了
那要怎麼做到每天一萬五 每天兩萬 每天三萬呢?
這樣要怎麼樣能夠買一支職棒隊呢?
我用了很好的咖啡豆 一磅單價比起壹咖啡要貴上三倍
但是我一樣賣35元
我用了好的美生菜 好的紅番茄
但是我的三明治一樣賣25元 我甚至還開發票給每一個消費者
我的毛利低 因為當時總部算給你看的都不包含損耗
還有應付不完的來來去去的人事訓練成本
難怪那些店都不是直營店 難怪都是連鎖加盟
我懂了 我終於懂了
如果我不能做出最好吃的早餐 做出最好喝的咖啡
或是我可以定價超過別人的20% 卻還是有夠多忠實的客戶願意買單
我才有機會成為早餐大王啊!
也在此時 午餐王的想法慢慢的成型
本來是想要做一個 www.petershouse.com.tw 來賣自己的商品
但是想到如果自己不是一個有行銷資源的網站
誰會來? 誰會常常記得這組帳號密碼?
那如果我連合我隔壁賣麵的 再隔壁賣飯的 還有對面的自助餐
他們午餐正忙的時候我們剛好有人手
客戶早上11:00前透過網站訂餐 我把訂單分給隔壁的店家
客戶就可以在訂午餐的同時一起訂我的餐後飲料
我來外送
這是不是可以幫助我的長安店增加一些營收呢?
未來我是不是可以以我的每一家店做一個中心點
然後幫隔壁附近的店家接網路上的訂單 變成一個又一個的線上的小夜市呢?
正當我越想越起勁的時候
一件事情晴天霹靂的降臨
我的妹妹 長安店的店長
這一路上在我的早餐大王夢中 一直站在第一線支持我的 我的大妹
確定罹患癌症
這一擊
也確定了長安店關門的命運~~~(待續...........)
ps: 上周有人問我 我的早餐大王夢有幾集 我上周還不知道
現在我可以說了 下一集第9集就是精采完結篇了 敬請期待!!
不過陸續接檔的系列 你知道的
我的午餐大王夢~~~~~~~~~~~~~~~~~~~~~~~~~~~~~~~~~~~~~~~天啊! 怎麼還不死心啊!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黎智英的創業心法
「做事要簡單專注,要在心中燃起熊熊的希望之火,
每天都要問自己:
『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少做的?又有什麼是該更專注的?』」~by 黎智英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12149
很有一些不捨
黎智英的是非功過 造成的影響我不評論
我只是覺得他這個人真的超有guts
而看到報導中說他講的創業心法 我真是無法再更同意了
講過很多次 我是一個很貪多的人
老是喜歡想很遠很遠以後的事情 在腦海中畫一個好大好大的餅
常常自己明明知道這中間還要經過好多好多的曲折啊
但是還是常常忘記自己手上的資源其實並不多
所以如果無法很快就到達目的地的話 或是中途的補給站的話
那麼那個遠在天邊的目標其實根本就只是自己的幻想罷了!!
不過 說是一回事 做呢 又是另一回事
當眼前這條路遇到障礙的時候
總會想是不是應該要轉彎一下?
是不是應該要換一個方向?
是不是應該要如何如何?
以前的老闆常說 決定不做甚麼 比決定做甚麼更困難
我就常常陷入這樣的抉擇中
看來我還差得很遠呢!
所以
我告訴自己 我要將黎智英的這段創業心法放在心中
時時刻刻 拿出來提點自己
希望自己在做抉擇的每一個當下 都能專注在最有價值的那個刀口上!
每天都要問自己:
『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少做的?又有什麼是該更專注的?』」~by 黎智英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12149
很有一些不捨
黎智英的是非功過 造成的影響我不評論
我只是覺得他這個人真的超有guts
而看到報導中說他講的創業心法 我真是無法再更同意了
講過很多次 我是一個很貪多的人
老是喜歡想很遠很遠以後的事情 在腦海中畫一個好大好大的餅
常常自己明明知道這中間還要經過好多好多的曲折啊
但是還是常常忘記自己手上的資源其實並不多
所以如果無法很快就到達目的地的話 或是中途的補給站的話
那麼那個遠在天邊的目標其實根本就只是自己的幻想罷了!!
不過 說是一回事 做呢 又是另一回事
當眼前這條路遇到障礙的時候
總會想是不是應該要轉彎一下?
是不是應該要換一個方向?
是不是應該要如何如何?
以前的老闆常說 決定不做甚麼 比決定做甚麼更困難
我就常常陷入這樣的抉擇中
看來我還差得很遠呢!
所以
我告訴自己 我要將黎智英的這段創業心法放在心中
時時刻刻 拿出來提點自己
希望自己在做抉擇的每一個當下 都能專注在最有價值的那個刀口上!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使人成熟的不是歲月,而是經歷!
今天面試了一個剛剛退伍的年輕人
幾個月前在媒合會上碰到他
但是那時候的他還在當兵
上週收到他寄來的Email 說他退伍了
好康體育台是否還有職缺 他希望可以來應徵
因為他跟我一樣是大學會計系畢業 因此我對他的印象特別深刻
他並沒有走向一般會計系畢業學生的路
由會計師事務所開始自己的職場生涯
而是一直再找在小網路公司的工作機會 希望藉此磨練自己
我不得不說 就這點來說我還蠻喜歡他的!!!
我自己是滿30歲那天才離開事務所的
如果我早6年 在退伍後就直接出來創業
不知道會如何?
在事務所的那些年 坦白說日子過得很舒服
除了第一年經歷比較多的加班以外 基本上壓力並不大
下班後會跟朋友約去喝喝酒 去看電影
雖然嘴巴上說想創業 但是實際上並沒有真的認真去做過甚麼計畫
一切都要等到真的出來創業了 真的沒有依靠了 每月不會有固定匯入的薪水了
才會開始體會一個老闆的心境 才會開始不喜歡颱風假 才會開始晚上睡不著覺
退伍後24歲~30歲的那6年 跟30歲~36歲創業的那6年
就日曆的角度上來看一樣是6年
但是對於我的人生與我的感受來說 卻是天差地遠
今天晚上在看書的時候 看到了這樣一句話
使人成熟的不是歲月,而是經歷!
讓我想到了今天下午面試的年輕人
如果他能夠一直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等他到了40歲 該會有多少的經歷啊!
有些事 喉嚨說破了也沒用 就是需要自己經歷過
如果你想做些甚麼事情的話
就做吧!
等待更久並不會讓你可以"想"出更好的策略
我想最好的策略就是:
勇敢的先踏出第一步吧!!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電子商務平台構建的11處核心細節
前幾天在FB看到朋友分享了 丁利的騰訊微博 http://t.qq.com/p/t/148615031194242
很有一些感觸
很多時候 我們在看一個產品或是一個網站的時候
都只是用一個單純消費者的眼光來看
比方說
我們看到一碗牛肉麵 可能會想說
這些麵條才多少錢 也沒幾片牛肉 就要賣我 100元
消費者往往只看到自己去買麵條去買牛肉的成本
但是卻看不到 店租成本 人力成本 瓦斯成本 水電成本 甚至物流成本與資金成本
我也遇到過一個老闆跟我說
凡客誠品的衣服品質沒有多好啊 我上網去買 這樣的衣服我都做得出來
我也常聽到一些人說 XXX網站也不如何如何 其實我以前就如何如何~~~~
說屁話容易 要切實執行難
很長的一段時間 公司的客服人員只有一個 還不是全職
基本上只是接接電話 回答客戶一些問題
但是當營運規模擴大的時候 才開始感覺到客服是一塊很大很大的洞
不僅僅是有它特殊的專業在 需要專門的人來處理
並且需要系統來輔助 而系統一採購就是幾十萬起跳 每個月的席次費用也不低
所以 我常常跟身邊的人說
當你思考一個創業的IDEA時
除了供給與需求面以外 一定要算算成本
除了了解當下這一步的成本外 如果可以 一定要算算下一步 甚至下下一步的成本
多算並不是要你卻步 而是對於你未來的路可以多做一些思考與模擬
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會成功
絕對不只是有好的產品而已
有各個方面的許許多多問題都被解決與調整到一定的狀態後
才有可能有今天你看到的成績
某一個環節出問題 都有可能是一個大災難
別以為有一樣好的產品就可以統治這個世界
要先讓人家知道有這樣東西 也願意在你這裡掏錢買東西
買了東西之後你要能夠收到錢 也要能夠快速的出貨到客戶家裡
客戶有問題你要有人接電話 回email 甚至你可能需要有逆物流 逆金流
你要能夠開發票 寄發票 甚至做電子發票
萬一客戶中獎了你還要想盡辦法通知他
(有時候客戶會叫做 哈利波特 佛地魔 之類的 你很難通知到他)
客戶如果一個不滿意馬上就是水果日報 消基會 衛生局 xx處的四處告發
你問他要怎麼解決 他可能就會問你的 "誠意"有多少?
這些細細碎碎囉囉嗦嗦的小事情可能都是你在創業之初
胸懷大志 想要改變人類生活 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時
所沒有想到需要去面對的
因此
多想想吧! 多算算吧! 多算勝! 少算不勝!
然後
繼續加油努力前進吧!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周一讀書日>我就是忍不住笑了~侯文詠
我現在最喜歡的作家當然是九把刀
但是如果你多年前問我這個問題
我的答案會是~~侯文詠!!
下午趁空讀完了侯文詠最新的這本書
很多很多年以前關於他的記憶又突然回道我腦海裡
大學的時候很喜歡他的 親愛的老婆
覺得是男人就應該要這樣
也記得當他說他在函館時跟老婆說他決定要攻讀醫學博士時
他老婆雅麗許應了他的夢想
把他的夢想 也當成她的夢想
那時候我就覺得 "做官當作執金吾 娶妻當娶張雅麗"
後來的每一本侯文詠的書 我每一本都買都看
也看到了他終於拿到了醫學博士
也看到了他後來放棄醫學的工作而當一個專職的作家
記得很久以前他還在念書的時候 就一直在為是否要繼續寫作而掙扎
不過 這樣一年一年下來
即使在最忙碌的時候 他也沒有放棄寫作
甚至到了現在 他成為了一個專職的作家
我不知道有多少醫生 會放棄這樣一個好像人人稱羨的工作與收入
單純的選擇一份自己的喜愛的工作
就像我自己年初要做選擇的時候
也是經歷許多心裡的掙扎
在未知的冒險中 如果還要帶著兩個剛剛出生的小孩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多少的勇氣?
我很慶幸自己也找到了自己的雅麗
一直以來 她也都許應著我的夢想 把我的夢想當成她自己的夢想
但是
人生無法重來
現實的人生還是有要面對的現實
每個月到了要繳貸款的時候 銀行總是不會忘記
所以我總是覺得我必須要跟時間賽跑
看是停損點先到 還是現金流轉正的時間點先到
看侯文詠的書 讓我暫時忘記了這些事情
想起了夢想的單純與美好
想起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快樂
看他的書20年了
他一直在我人生的前頭為我做示範
我祝福他 也鼓勵我自己
希望我們都能夠一直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創業筆記>我的早餐大王夢(7)
(前情提要:Peter's House 南京店即將開幕,但卻也在此時關閉了中和店,
南京店是否可以肩負轉虧為盈的重任呢?)
最最原始的Peter's House的構想
其實是沒有座位的外帶外送專門店
像很多小小的必勝客與達美樂一樣
但是長安店早餐的人潮過後
中午會選擇漢堡三明治的人很少
因此早餐時段過後的營業額一直拉不起來
也因此
南京店做了一些調整 開始也賣中餐
一般咖啡店都賣簡餐類或義大利麵類的商品
我打算出奇招
於是我在我的咖啡店裡 賣花蓮一品香的餛飩麵
於是
早上賣早餐 中午賣餛飩 下午賣咖啡
南京店剛剛開幕的一個月
也是一如長安店的混亂
但是 人事的問題很快的浮現
長安店有我妹坐鎮 她是餐飲系本科生 星巴克儲備幹部
但是南京店一隊人馬都是新手
況且也因為徵不到人 有來面試的一律錄取 所以有部分員工實在很有問題
有一次有一個員工在所有人面前大罵另一個員工
用一種幾乎尖叫的聲音
所有人都傻了
包括我
我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我不知道怎麼去帶這樣的人
於是
我開始逃避
我很不想要在前場面對客人
於是我經常躲在最後面的廚房煮餛飩包餛飩
表面上我其實是煮的最好包的最快的那個人
但是實際上這其實不應該是一個老闆該做的事
我應該要站在置高點
去看問題在哪裡
南京的的開幕人潮消失的比長安店要快上許多
人事的問題更是讓我心力交瘁
在長安店也沒有大起色的情況下
公司的現金流失血的更快了
每一天 我關店時看著緩緩下降的鐵門時
我總會想起王文華在 '倒數第二個女朋友' 那本書中所描述的一個主角
國外念完MBA回來 在外商公司上班
後來出來創業開dvd出租店
準備了很多很好的片子 但是卻乏人問津
他也總是在關店時鐵門緩緩下降時 問自己為什麼連一家小店都管不好?
我每天都在問自己
以前念的書都到哪裡去了?
不是還可以裝西裝打領帶到上市櫃公司去當顧問嗎?
怎麼會連一家小店都管不好呢?
三個月後 我開始萌生退意
最慘的時候 一天只有不到兩千的營業額
每天每天 每天每天 都在賠錢
有一個水果商告訴我:我應該要有一種 退此一步 即無死所 的決心
要我堅守這一條線 打死都不能退
但是我無法啊
我不能眼錚錚的看著被綁在一起的長安店與南京店一起沉下去
起碼
要留一家
那才有再起的可能性
於是 南京店開店 三個多月
結束營業~
(待續...........)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生日快樂!
九年前的今天
是我正式離開事務所的第一天
那個時候的我 剛剛滿30歲 信仰成功學
讀了富爸爸窮爸爸 立志要往我的夢想前進
那個時候 不知道天有多高 地有多厚
只是相信只要抱持著信念 我一定會成為自己想像中那樣的人
一年一年過去了
四年前的今天 午餐王正面臨存亡之際
那時候緊鑼密鼓的籌備著與鬍鬚張的合作
相信著只要我們把這一次的活動辦法
金主所答應的資金就會進來
午餐王就可以起死回生
又一年一年過去
午餐王變成了17life 線上訂餐變成了每日團購
公司從最開始的2個人 到了近200個人
去年的這個時候信託核銷系統剛上線
許許多多的沒有面臨過的問題接踵而來
雖然有時候覺得這些都是甜蜜的負荷
但是心裡卻總是有一些空空的地方
這是我當年離開事務所的時候所追求的嗎?
今年
39歲的我 又重頭開始了
依然懷抱著當年的夢想 只是人老多了 血壓高了 體重也更重了
不過
如果有機會遇見30歲的那個自己的話
我會跟他說
我還沒忘記那個時候的夢想哦!
我還在把握最後的機會 還在嘗試與努力哦!
雖然我還沒有成功
但是我不會忘記30歲的時候的那個自己
那個不知天高地厚 永遠過度樂觀估計的自己
每一個生日 都是一個重新出發的日子
我也在此祝福 39歲的自己
生日 快樂!!!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讀書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當你全心全意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時候
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by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今天
突然想起這本書 想起書中的少年聖迪雅各
在我很年輕的時候
讀這本書讓我有非常多的感觸 讓我充滿了能量
寶藏會在哪裡? 即使就在你現在身處的土地下 你也不知道也不可能突發奇想去挖他
唯有經歷過許許多多的冒險與旅程
最後也許 你回到原來的那個起點
而你終於知道 有終於有了那樣的智慧
去看到寶藏所在的地方
所以
我也經常的告訴自己
很多事情現在看來都只是一個過程
一個歷練的過程
也許最後你並不會停留在現在這個地方
但是這個地方你所遇到的人 經歷的事情
都將引領你往下一個地方前進
只是我們的身邊
總是有很多的雜音
當然
也包括自己的心
會有疑問 會有恐懼 會有擔心 會有害怕
不過
當一關又一關的前進後 終究會達到夢想的那個寶藏所在地吧!!
最近 因為希望身體好的關係
開始騎單車上班
還沒做的時候 其實會有很多擔心 想說這麼多年沒騎車 也很少運動
這樣騎的到嗎?
會不會半路就求救了?
但是 實際上路後
其實也忘了時間 腦袋也常常不會理智的去想還有多遠
能夠做的
就只是一步又一步的踏著踏板 一點又一點的前進
然後
也就到了公司 或是到了家
每一次專注在眼前這一步 大方向沒錯 中間即使有時候走錯一點小路
最後還是會抵達的!!
恩!! 就這樣繼續前進!!!
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一萬小時
在appworks的牆上有一張海報 是著名的一萬小時法則
如果你在一件事情上投入了一萬小時的心力
那麼你也可以成為那個領域的專家
我算了一下
如果每天工作8小時 每周5天 每年50周 8*5*40*5=10,000
那要起碼五年的時間才能夠達到一萬小時
我回頭想想過去的人生 有甚麼領域我投注了超過一萬小時?
創業是 本周即將屆滿九年
餐飲業是 從自己開店到午餐平台到餐廳團購 前後加加近七年
網站是 從婚禮網 到午餐王到17life到棒球網到好康體育台 也有七年
我是專家了嗎? 還不是!
我每一次每一次都還是要遇到好多沒有遭遇過的狀況
這個世界一直在轉動 也一直在改變
每一次的夥伴不同
每一個時期的狀態不同
每一個階段的資源不同
所以每一次 都有好多挑戰 都有好多未知的困難在前面
不過
這樣的路走久了 也讓自己可以判斷的未來稍稍更遠了
以前會很崇信 "沒做不知道"
所以不論甚麼事 都要撞到頭破了才知道那裏有一道牆
現在比較相信 凡事多想一步 也許可以提前一步就轉彎
而不一定非得要撞破頭了 流血了 才知道那裏走不過去
當然我不是說連走都不走就坐在那裏想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而是因為經驗的累積 知道了接下來走可能成功的機率是高是低
我覺得 這些年來的改變
是年輕的時候只有一個遠大的夢想
但是中間的階梯長甚麼樣子 完全不知道 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過了近十年之後 從現在到夢想那個目標的中間的階梯 要經過的路 都起碼看的到一些輪廓
我不知道我看得是對是錯
只是不再有那樣義無反顧的往前衝的傻勁了
取而代之的 是一再深思不斷在腦海中模擬各種可能情況的畫面
就像白色巨塔中 唐澤壽明在開刀前會不斷模擬開刀時的那個畫面
我想
這就是一萬小時可以有的淬煉吧!
我告訴自己
如果一萬小時還無法成為專家 那就兩萬小時吧!!
如果兩萬還不行 那就三萬吧!!!~~~~~~~~
ps: 老天爺 如果三萬小時還不行 那就把我變成永生的吸血鬼吧!!
(是不是寫到有點跳tone了啊?)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本球季第一次被三振之後
一直到現在 我都還一直記得那顆球飛出去的弧度~by Peter
接連的颱風 讓外野的草地有很深的濕度的感覺
雖然有了幾天的放晴 但是跑起來感覺還是很沉重
我站在幾乎從來沒站過的左外野 腦袋裡還在想著剛剛害我被三振的那顆內角球
模擬了好幾次 答案都是一樣
就算我有揮棒 應該還是會揮空吧?
這是我今年球季 第一次被三振
----------------------------------------------------------------------------------------------
其實我以為我不會再打棒球了 即使我一直很愛棒球
網路圈有很多朋友 都聽我說過 我之所以會離開事務所出來創業
是因為我的夢想是要買下一支職棒隊
我以為我22歲那年的商學院盃的最後一場比賽
是我人生中最後的一場棒球賽
我那時候很渴望可以在政大堤外的棒球場退休的
但是 在一個游擊手的再見暴投中 在動物園外的那一片空地上
我結束了我的棒球生涯 (講的很嚴重 其實只是系隊啦!)
出社會以後 開始打慢壘
但是 總是感覺不太一樣
球不一樣 揮棒的方式不一樣 打球的感覺整個不一樣
不過 我倒是不認為我會有機會再次打棒球
去年好友KK一直邀我去打棒球 因為他的球隊缺人
我終於在他的盛情邀約下加入球隊 也繳了隊費
但是 我的第一次上場打擊是被保送的 然後被隊友推進到二壘
當下一棒隊友打出安打時
我繞過三壘準備要衝本壘時 整個大腿拉傷倒在中途 (有沒有很熟悉這個畫面?)
這次拉傷 我養傷了兩個月 (當然去年的球季也就結束了)
所以當今年KK又邀我去打棒球時(當然又要我繳隊費 哈哈!!)
我左推又拉 因為周末我總是有很多行程並且還要照顧女兒們
不過最後終於還是有一次想說再去玩看看
那次 我打出了一支外野的飛球 雖然被接殺了
但是我想起來了 想起來大二那年 我在政大堤外棒球場打出過的那顆球的弧度
--------------------------------------------------------------------------------------------
大二的那年 應該是狀況最好的時候
雖然我跑不快 但是球一旦被我擊中 都會飛很遠
學長曾經開我玩笑 不是被三振 就是二壘打 (因為我跑太慢 總是跑到二壘就跑不下去了)
也所以 我常常幻想我可以有機會打一支全壘打
有一次 有一球 那球飛過了中外野手的上空
太遠了 我看不清楚 看不清楚是否有越過那道矮矮的牆
但是最後 它還是只是支二壘打 隊友告訴我 大概只差10公尺就過去了
不過一直到我畢業 我都再也沒有打過那麼遠的距離了
所以 全壘打只在我的夢中 我做過好幾次那樣的夢
但是在真實的生活中 沒有 從來沒有!!
-------------------------------------------------------------------------------------------------------
第二次站上打擊區 感覺有點緊張
三局下 0:0 兩人出局 一二壘有人 輪到今天第一次被排在三棒的我
對方的投手 在我之前的11個棒次投了8K
我自己的前一次打擊也被一個內角球K掉
那是我本季第一次被三振
我很討厭這樣的局面 打點圈有人 兩人出局 每次遇到這樣的狀況我都打不出來
英雄或狗熊 我每次都是狗熊
我調整了一下呼吸 看著投手
球投出 我揮棒~~~~~~~
我看著球飛得很高很遠 我看著外野手往後跑去
球越過外野手頭上的天空
又一次 我看不到有多遠 我拼命的跑上了三壘~~~不過因為球暫時找不到了 被判 2 BASE
我氣喘吁吁的站在二壘壘包上 聽到KK一直大聲的喊著PETER PETER PETER........
我笑了 雖然我的表情沒有很誇張
但是我笑了 很開心的笑了~~~~
沒想到 再過了17年之後 我有機會可以再次打出 能夠越過外野手上空的球
-------------------------------------------------------------------------------------------------------
創業的路上 經常會遇到兩好三壞的情況
這是顆好球應該要揮棒嗎? 還是顆壞球可以直接等保送?
在球飛過本壘板前 其實沒人知道
有時候猜對 有時候猜錯 有時候被保送安打上壘 但是卻還是沒有得分
有時候明明已經就差那麼一點點就可以得分了 但是就是被殺在本壘了
有時候明明已經要被提前結束了 但是卻戲劇化的進入延長加賽中
-------------------------------------------------------------------------------------------------------
我想 我真的很愛棒球
也很希望有一天 可以為台灣的棒球做一些事情
好康體育台的成立 就是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資源可以多做一些事
所以比起理性的評估這件事情的可行性到底有多高
感性的成份其實多了很多 希望可以盡人事
同時
我想我會一直打棒球打到不能打為止吧!
只要還可以揮棒 就可以聽到球棒擊中球的那個聲音
也希望
我可以一直創業下去 一直到不能創業為止
永遠都可以把腦袋中的各種想法 換化為真實世界的存在
那麼 我就真的太幸福了!!!
ps: 現場目擊者KK表示: "要不是全壘打牆因為颱風被吹壞,肯定是一顆三分全壘打~~"_
訂閱:
文章 (Atom)